肠造口病人的护理
发布时间:2017/7/27 23:02:33 浏览次数:10457
一、何为造口?
-
造口——名称来源于希腊文“stomakos”,意思是口或开口。即用人工的方式作一个开口。
-
常见的有肠造口和尿路造口。
二、需要造口的常见疾病:
1.低位直肠癌、溃疡性结肠炎、克隆恩病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、外伤、肠梗阻、肠坏死、吻合口瘘、膀胱癌等。
2. 先天性畸形:先天性肛门闭锁、坏死性结肠炎、先天性巨结肠等。
三、常见造口类型(解剖)
尿路造口——排泄尿液 (膀胱癌全膀胱切除)
肠造口——转流粪便、解除肠梗阻、保护吻合口
四、常见造口类型(时间)
永久性造口(Miles术 、 Hartmann术、 姑息性手术等)
临时性造口(结直肠外伤、肠梗阻、先天性肛门闭锁等)
五、造口的分类(手术方式)
A、单腔造口
B、双腔造口
C、袢式造口
六、造口的评估、观察
-
造口的位置
-
造口粘膜颜色
正常:鲜红色或牛肉红色
苍白:贫血
暗红或淡紫色:缺血
-
造口的大小和外形
水肿是造口术后正常现象,一般6~8周可自行消退
回肠造口:直径2.5~3cm
结肠造口:直径3~3.5cm
圆形、椭圆形、不规则形
-
造口的开口和高度
理想的造口开口应位于造口正中的最高处
回肠造口:2~3cm
结肠造口:1.5~2cm
-
造口的功能
1.回肠造口:48~72h恢复,每天500—1800ml,后期约500—800ml
2.横结肠造口:术后3~4天开始排泄,排泄物从糊状到柔软
3.降结肠和乙状结肠造口:肠蠕动恢复较慢,一般4~5天恢复。大便开始不成形,渐渐过渡到柔软成形
七、临床常见造口类型
-
乙状结肠造口
1.位于左下腹
2.突出腹壁1.5-2cm,直径约3-5cm
3.排泄物及排泄行为:固态状、比较规律
4.排泄物与正常相似
-
回肠造口
1.位于右下腹
2.突出腹壁约2-3cm,直径约2-2.5cm
3.排泄物及排泄行为:流质状、持续排放
4.排泄物为碱性 对皮肤的腐蚀性很强
-
横结肠袢式造口
1.位于左上腹或右上腹
2.多为临时性
3.排泄物为半固体状
-
用造口测量尺测量造口的大小、形状
-
-
-
凹凸不平的造口周围皮肤
-
使用凸面底盘加腰带
造口袋更换流程
-
九、术后护理:宣教
-
示范——参与——自我护理模式
术后1~3天:护士观察造口血运,行造口护理,患者及家属观看。
术后3~5天:让病人参与部分换袋操作。如剥离造口袋底板、清洁造口等。并介绍更换造口袋的用物准备及注意事项。
术后5~7天:让患者或家属示范更换造口袋,护士指导纠正,并讲解造口水肿的现象、常见造口及周围并发症的应对措施。
十、如何选择合适的造口袋
-
-
-
注意事项
-
选择在排便少的时间更换造口袋;
-
最好将防漏膏涂在造口袋背面;
-
尿路造口换袋前,用手轻压造口周围,使回肠膀胱内尿液尽量排空;
-
3—5天更换造口袋一次,对于两件式造口袋,则只需更换底盘;
-
带有支撑杆的袢式造口或直径过大的造口,应预剪好背面粘贴纸,待造口袋套上后再撕去粘贴纸。
十一、造口术后生活方式指导
衣 着